回憶共享
美好的時光總是匆匆流去,但回憶卻可長存。誠意邀請你與我們分享在公開大學的珍貴片段。請傳送電子圖片,並附上簡介或主題標籤即可。期待你的參與!

大家好,我是張駿霖,2014年應用科學(環境及能源)的畢業生。我從大學三年級起創立了社企「好樹設計」,為香港的廚餘提供有效的再生方法,包括廚餘染料及剩食再生皂。公大為我提供了很自由的實驗空間,教授的相談亦不限於課堂內容。他們對我的廚餘再生技術研究提供了不少支援,使其達到今天的應用成效。同一時間,公大近年開展了「開創社」創業支援計劃,在啟動金及創業培訓上提供更完善的輔助,讓同學少走冤枉路。我希望未來有更多學兄學姊願意與我一起協助公大學生走得更遠。
校友:張駿霖 (2014年應用科學(環境及能源))

大家好,我叫張栢淳,2010年畢業於公開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學士,畢業後進修碩士學位成為註冊社工,現職路德會青欣中心,負責濫藥輔導工作。還記得就讀OU的日子裏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 ─ 就是參加歌唱比賽及經常在Band房練習,當時大學只有A、B座,Band房面積非常小,但所有隊員齊心留在那裏練習,為的是應付大大小小的表演,以歌會友,彼此友誼日增。現在band房已搬遷並擴張,我亦在職場中透過音樂作為介入方式,為濫藥人士建立正面興趣,重過新生。多謝OU,多謝OU Band房!
校友:張栢淳(2010年社會科學榮譽學士)

在學時,我積極參與校內活動,以及透過大學的平台來推動社區的改變。
二年級時,我擔任了學會幹事以及評議會的職位,聯同體育學會,向校方提出了多項提升學校康體設施的建議,以及加強與大專院校的連繫。校方的反應正面,邀請了不同的持份者,與我們開會討論。在過去數年,我看見大學在體育方面有很大的進步,同學也能代表學校參與大專學界的比賽,實在令人鼓舞。
大學三年級開始,我參與了創行學會,透過商業方法解決社會問題。很感激商學院教授給予我協助,教導我了解市場和使用分析工具。後來我們的團隊把項目付諸實行,還成為了香港代表,參與了全國性的社會創新比賽。
畢業後,我開始了社會創新的事業,嘗試以科技來協助傷健人士的生活。創業過程中我遇上了很多難關,因此時常會找電腦系的教授請教,他們很樂意給予協助,提供實用的意見,同時也推薦同學來我公司進行實習。
校友:馮廣照(右)(2015年電腦學榮譽學士)

時光荏苒,轉眼間我已畢業接近一年,卻依然惦念上課日子。我於2014至2018年間在香港公開大學就讀語言研究及翻譯學士課程。四年間最令我難忘及感恩的是眾老師的督促及提攜。他們十分樂意在課後花時間開導同學,令我領悟到成敗取決於個人態度,推動我放膽嘗試。除了悉心學習翻譯的理論與技巧外,我亦有幸透過到立法會實習、到上海實習及參加校內活動認識不同院系、國籍的同校同學,交了知己的同時亦促進了個人成長及知識增長,度過了難忘的時光。
校友:古狄雅(2018年語言研究與翻譯榮譽文學士)

本人為2014年度畢業生,修讀中國商業工商管理學士課程。回想往日,在大學生活的日子,教師友善且具備專業知識,耐心地解答我們的疑難。另外,校舍設備齊全,讓我和同學在舒適的環境溫習拚搏。畢業後,校園更進行擴建,增設教學大樓及健身設施,為同學提供更好的大學生活環境。
畢業後翌年,我便加入警隊,在工作中能應用到大學時的知識,讓我在處理案件時更應得心應手,例如明白到同理心的重要,讓我能更了解報案人的需要,以專業的形象服務市民。
校友:劉遠強(2014年中國商業工商管理學士及2015年執法及保安管理證書)

雨露為跌入崖隙的種子帶來生機,一點一滴都是扎根生長的關鍵。驀然回首,四年寒窗令人懷念,更教我感激母校在學途灑下的雨露。
入學初期,適逢銀禧校慶,我有幸成為學生大使,有機會觀摩大型活動的籌辦過程,招待貴賓,佈置撰稿,經驗難忘。
四年間,最難忘隻身前赴土耳其和新加坡參與實習工作,當時由申請、面試,到籌劃好交通住宿,要一個月內完成,心慌意亂,幸得老師和學生事務處推薦,還有他們細心協助我克服困難,最終旅途美滿,獲益良多。
學苗得雨露之恩,猶勝有良田滋養。感謝母校創造了一個個機會,又一再扶持,令我可放膽面對挑戰,大學歷程倍添精彩。
校友:繆子衡(2017年語言研究與翻譯榮譽文學士)

我是護士,廿四年前有感固有知識難以應付日益繁重的醫院職務,於是報讀公開進修學院的護理學位課程,希望藉以自我增值。就讀期間學院遷至何文田,並升格為大學,而我在2000年畢業,樂見母校發展完善。
最難忘的是每逢考試季節,我與同時在公大進修的外子晚上照料兩女兒上床後,就到溫習室挑燈夜讀至零時。所學到的,果然能提升我的組織力、領導力和解難能力,更激發同事們紛紛加入學習行列,大家都承認學位課程對工作大有裨益。
校友:吳親緣(2010年護理學榮譽學士)

學,行之,上也。
今大學之道,當克明峻德,探索與創造知識,教導與培育人才。凡三十年,幾許烈日秋霜,社會,知識與人的關係今非昔比;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慎厥身,修思永,吾儕夙夜匪懈,於凜烈寒風中砥礪前行。歲寒松柏;三十而立,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校友:王子(2009年語言研究與翻譯榮譽文學士)

公開大學三十歲生日快樂!
我與公大可說是甚是有緣。回想當年大學聯招落榜,本想到台灣升學,怎料在第二輪收生獲公大取錄,自此與公大結下不解之緣。在公大就讀的四年中,遇到了循循善誘的老師、志同道合的同學。更慶幸得到公大給予我各種機會,由代表大學參加學界比賽、到赴外地交流學習,所學所得,終身受用。
畢業後,我本想繼續升學,卻又誤打誤撞加入了公大工作,可幸的是這個機會讓我能發展事業之餘,又可為母校服務。
公開大學給予我很多機會發揮所長,我十分榮幸能成為公開大學大家庭的其中一員。感謝公大,在此祝願公大繼往開來,一直向前。
校友:陳德浚(2017年政治及公共行政榮譽社會科學學士)

公大三十歲生日快樂!
說到「大學五件事」便一定會先想起上莊,而我亦很慶幸在公大的歲月把握了機會上莊。我在剛入學時覺得可以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玩樂和籌備活動很有趣,便抱著貪玩的心態拉攏幾個朋友一起上莊。但原來上莊並非想像中那樣輕鬆,當時只是上莊前預備諮詢日已經讓我們捱了幾個通宵,不過大家多辛苦也毫無埋怨,憑著一頭熱血埋頭苦幹。一班莊員透過密切的合作,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除了大家一起玩樂,籌備活動也令我獲益良多,例如怎樣平衡不同意見、控制活動預算、制定宣傳策略、構思會員活動等。除了擔任語言及翻譯學會主席,我還兼任了評議會的職務。眼見學生會過時的會章,我加入了修章委員會,改善學生組織架構,期間更有與學校職員交流的難得機會。
很感激公大讓我體驗到「大學五件事」,祝公大下一個三十年更精彩!
校友:李樂敏(2017年語言研究與翻譯榮譽文學士)

時間過得真快,香港公開大學已經踏進三十周年。周年快樂!我入學時已是成年學生,2010年在公大畢業,完成教育榮譽學士(英文專科)及語言研究榮譽學士(英文)雙學位課程。
八年半後的今天,我在英國巴斯大學任職助理教授。我非常懷念在香港公開大學度過的日子。當時我有一班要好的同學:我們不單經常一起温習,更經常一起吃飯。 猶記得一次在飯堂一邊吃牛腩麵,一邊跟好友陸顏玉女士聊天,聊上好幾個小時,然後在雨中一起跑過馬路,到佛光街另一面的課室上課,實在是美好的回憶。我們也有很好的老師:馮施鈺珩博士總是幫助我們把功課做到最好,鄧廣威博士最會製造氣氛,逗得我們開懷大笑。但最令我記憶猶新的還是李深紅博士的一席話:「Samantha,只要相信自己,凡事都能成功。」如今我常以這句振奮人心的說話鼓勵學生,就像他從前鼓勵我一樣。
校友:Samantha M CURLE(2010年教育榮譽學士(英文專科)及語言研究榮譽學士(英文))

在公開大學修讀本科生課程的四年間,學校給了我兩次到歐洲交流的寶貴機會。第二次歐遊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因為我將它視為畢業旅行,它象徵我對公大老師好友的告別。在倫敦觀光(和購物)數天後,我們與人文社會科學院的老師會合,一起飛往羅馬尼亞錫比烏。錫比烏算不上熱門旅遊點,卻是尋找文化氛圍者的不二之選。我們來到一個寧靜的小鎮,在當地一所大學的宿舍安頓下來。那時,當地人都對他們最重要的年度盛事 — 錫比烏國際戲劇節非常雀躍。感謝教授幫助,讓我們不僅獲得最暢銷劇目《浮士德》的免費門票,更得以在戲劇中段舞台張開、展露後台時,在有利位置觀賞。節目完結後與老師的討論,進一步啟發我們思考該劇背後的象徵意義,並激發我們對戲劇的興趣。
在錫比烏逗留時,我們還參加了當地旅行團,遊覽鄰近小鎮布拉索夫,參觀為驚慄小說《德古拉》提供創作背景的布蘭城堡。我們在城堡拍了許多漂亮的照片,又漫步於布拉索夫的大街小巷之中。
旅程將近結束時,我們有機會與一位修讀文化管理的當地大學生見面。聽着她細說如何成為「文化經理」,我們大開眼界。當地以文化保育和創新帶來的生機,使我們欽佩不已,並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城市在這方面應有的位置和角色。
雖然踏足羅馬尼亞錫比烏已是近兩年前的事,但那天際的色彩、莓汁的味道、朋友的笑聲和一幕幕戲劇的場景依然縈繞心中。再次感謝母校為我的大學生活劃上完美的句號!
校友:邱秀芷(2017年語言研究與翻譯榮譽文學士)

Below is part of the student’s speech for bidding farewell to Dr Samuel, our Tutor of MGT B820 on 2018-05-06:
*****
In B820, Samuel brings us to the “Strategy” oceans, and he is our lighthouse. With his directions, we are confident we would have the lifebuoys and lifeboats before drown in the last minute.
Samuel takes us to the universes of Strategy, from Earth to Mars and even to Venus, but sometimes we have to manage our return trips.
Samuel knows he won’t stay with us forever after the course. Therefore he is keen to train us up to be qualified strategists. From time to time, he drives us to stay focused and not to be lazy.
We would soon depart to business world on our own and would soon understand that “Strategy” is indeed a profound discipline. Those unforgettable and tortured TMAs (tutor-marked assignments) would eventually become our sources of capabilities in the competitive business world!
*****
p.s. We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our Course Coordinator, Dr. H.T. CHAN
Student:All MGT B820 Strategy Class students (2017-2018)
(English version only)

We had a wonderful time at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for the Global Immersion Programme this year. The trip was rewarding and fulfilling. We visited some top companies in Brisbane and, most importantly we hugged the Koala!!!
Student:Yuan ZHANG (Master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English version only)

The HKICPA QP Case Analysis competition was an experiential journey. With the guidance of our professors, we were enriched with knowledge beyond what was provided in our classes. The final round, though challenging, taught us the importance of team work and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Our determination and perseverance also helped us through challenging times. We soon realised that the challenges during the competition prepared us for the corporate world. We were also endowed with valuable internship opportunities at the Big 4. Our internships showed us the reality of working and gave us a taste of the business work life. The case competition and internship are fruitful and unforgettable learning experiences. We would like to thank OUHK and the professors for supporting us, we also hope to inspire OU students to strive in future competitions. THANK YOU, OUHK!
Student:CASINO Abigail H. (BBA Hons in Global Business and Marketing)
(English version only)

In Autumn 2018, I had the chance to participate in the Second Computational Finance Competition organized by Global eSolutions and the 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Chapter of Hong Kong. Our team managed to win the Champion of Best Overall Return and First Runner-Up in Risk Adjusted Return. Throughout the competition I had great support from my professors, and also had the chance to learn a lot about realistic Programming, Finance and Algo trading strategies employed in Hong Kong.
Student:CHAN Ching Hsiang (Bachel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with Honours in Finance)
(English version only)

好開心可以憑FYP「一毛所有」入圍2018年金馬獎,仲有機會去到台北參與頒獎典禮,同好多影視藝術界嘅朋友交流,實在係一個好難忘的經驗同回憶!!
校友:陳冠聰、鄭思藴、王子妍(2018年畢業)

入左OU之後,我參加左大學嘅義工隊,唔單止服務到有需要的人,仲識左好多志同道合嘅朋友,令我嘅大學生活更加豐富同有意義。我地除左會舉辦大大小小嘅義工活動,每年仲會有領袖訓練營,提升義工隊員嘅團隊合作、溝通、策劃義工活動嘅技巧同能力。
學生:鍾詠琳(護理學榮譽學士(普通科))